第四节 《尼布楚条约》的缔结
一、使团的派遣和谈判的准备
为相应清朝政府关于举行边界谈判的建议,俄国政
府于一六八六年一月指派戈洛文、乌拉索夫和尤金为全
权大使,负责同中国进行谈判。戈洛文出身大贵族,历任
御前侍官等职,就任首席谈判使臣后,俄国政府临时加授
他布良斯克总督的头衔,以突出其身份。乌拉索夫长期
在西伯利亚任军职,曾任色楞格斯克和伊尔库次克统领,
一六八三年起调任尼布楚统领,富于侵略经验。他的新
头衔是叶拉托姆斯克总督,地位仅次于戈洛文。尤金是
使团的第三号人物,任命不久即被更换,改由熟悉贝加尔
___________
[1] 《
八旗通志》
,初集,第153卷,第20页;巴赫鲁申:《
哥萨克在黑龙
江上》
,第90页。
第171页
湖以东和黑龙江一带情况的叶尼塞斯克秘书官柯尔尼茨
基充任。
使团启程前,沙俄外交事务衙门和西伯利亚事务衙
门授予秘密训令,详细地指示他们:谈判时应竭力把战争
责任推给中国,并应向中方宣布,沙皇政府已下令派遣
"无数精兵",携带大量武器弹药前往达斡尔地区作战,只
是在接到中国皇帝建议停战的国书后才同意举行谈判。
戈洛文等受权只在沙俄占领区内签订条约,不得在中国
境内其他地方进行谈判。训令的补充条款指示说:一、应
力争以黑龙江为界;如中方不同意,则争取以牛满河或精
奇里江及其以西的黑龙江为界;如中方再不同意,则争取
以雅克萨为界,俄国人得在黑龙江、牛满河和精奇里江渔
猎。二、如中方不接受上述划界方案,则俄国使臣应争取
缔结临时停战协定,然后做好准备,进行战争。三、要求
中国每年向俄国输出纯净白银一千至三千普特,以及生
丝等产品。四、使团应向喀尔喀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投
递文书,要求他在俄国一旦对华作战时以全部兵力援助
俄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大使们应不惜赠送任何礼
物"。[1] 这一训令表明,当时俄国政府的基本方针是企图
通过外交谈判, 取得黑龙江以北的全部或一部分中国领
土;如果在会议桌上达不到目的,它就准备再次诉诸武
力,以求一逞,并蓄谋引诱外蒙王公叛清投俄,对清军实
___________
[1]
班蒂什-卡缅斯基:《
1619-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
第50-
52页。
第172页
行里外夹攻。此外,俄方还希望通过谈判,从中国取得更
多的贸易利益。
一六八六年二月五日,戈洛文一行在冯.施马伦堡
和斯克列皮金上校率领的五百多名特种常备军护卫下,
随带二百七十车弹药和粮秣,自莫斯科出发,途经托博
尔斯克等地时又增募哥萨克兵一千四百余名,总数约达
二千人之多。[1] 同年十月,使团行抵安加拉河畔雷布涅依
堡,即在此地过冬。一六八七年二月末,戈洛文接魏牛高
北京来信,获悉康熙帝已下令无条件解除对雅克萨的包
围,心中疑神疑鬼,竟不相信中国方面会采取这一行动。
同时,他得悉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一向效忠清朝中央,坚
决反对沙俄的侵略扩张,于是放弃拉拢土谢图汗的原定
计划,转而加紧笼络其弟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2] 派
人给呼图克图送信,要求他"通知有关中国的消息",并随
信送去了贵重的"礼物",但呼图克图也不为所动。五月,
戈洛文等自雷布涅依堡继续东行,九月下旬抵乌金斯克
(今乌兰乌德),随即派信使柯罗文赴北京将行止通知清
政府,要求中方迅速派出使团,并建议以色楞格斯克作
___________
[1]
这个数字在沙俄和苏联出版的许多著作中记载大体相同,见班蒂
什-卡缅斯基:《
1619-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
第52页;瓦西里耶夫:
《
外贝加尔哥萨克》
,第1卷,第189页,注1;斯拉德科夫斯基:《
苏中经济
关系概要》
(1957年莫斯科出版),第24页;雅科夫列娃:《
1689年第一个俄
中条约》
,第130页。又特鲁塞维奇《
俄中通使与通商关系》
一书说,戈洛文
随带的兵力共为二千四百人。见该书第30页。
[2]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是蒙古地区喇嘛教大活佛的法号。
第173页
为谈判地点。
十月上旬,戈洛文又接到沙皇政府同年六月二十四
日发出的第二批训令,其中第三条着重指出:如中方不接
受俄国政府前次列举的分界条件,则俄方可提议两国均
不在雅克萨设堡、移民和驻军,俄军撤出雅克萨,俄国人
得在其附近和牛满河、精奇里江一带渔猎。训令接着指
出:应坚持这一条款。如有需要,即设法贿赂中国全权大
臣,"不过要秘密地干,要谨慎从事,以免有损俄国大君主
的荣誉。"[1] 这说明,沙皇政府早在中俄谈判开始以前,已
确定了退出雅克萨的方针,不再坚持"以雅克萨为界"的
要求。当时俄国远征克里米亚失利,宫廷内部争夺权力
的斗争也日趋剧烈,因此沙俄政府决定必要时在中俄边
界谈判中降低要价,以求迅速同中国达成和议。
另一方面,沙俄政府仍企图继续笼络呼图克图,并由
外交事务衙门起草了文书,要求他帮助俄国对清政府施
加压力,迫使中方在未来的谈判中对俄国作最大让步。
但是事实证明,这一阴谋注定不可能实现。如本章第一
节所述,沙俄逐步侵吞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特别是色楞
格河下游一带,原属喀尔喀管辖,聚居在这些地方的布里
亚特蒙古族本是喀尔喀的属民。一六七二年、一六七五
年和一六八四年,喀尔喀王公曾几次向俄国提出抗议,要
求沙俄侵略者退出色楞格斯克等地,并将布里亚特人归
________
[1]
索洛维约夫:《
俄国通史》,
第7册,第14卷,1962年莫斯科出版,
第415页。
第174页
还喀尔喀,均遭拒绝。[1]戈洛文带领重兵东来,愈使喀尔
喀王公感到不安。土谢图汗和呼图克图派人向戈洛文提
出质问,并坚决要求归还原属喀尔喀的土地和人民。戈洛
文气势汹汹,断然拒绝,使交涉迅速破裂。到一六八八年
初,他知道诱骗喀尔喀王公叛清投俄的阴谋不能得逞,竟
悍然决定使用武力,对喀尔喀人发动猛烈攻击。其时,割
据中国西部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正向喀尔喀进攻,戈
洛文的行动给予噶尔丹以莫大帮助,结果使喀尔喀人两
面受敌,遭致严重伤亡。在给沙俄外交事务衙门的报告
中,戈洛文还建议俄国政府向准噶尔部派遣"使团",极力
主张同噶尔丹建立联盟,[2] 并与噶尔丹进行频繁的接触。
当时噶尔丹公开声称他得到了俄国的军火援助,他的军
队中有俄国人参加作战;被喀尔喀人俘虏的准噶尔士兵
也坦率供认,"博硕克图汗(即噶尔丹)进攻蒙古地区是同
沙皇陛下的军队联合行动的"。[3] 沙俄同噶尔丹相勾结的
罪行,证据确凿,谁也抹煞不了。
就在俄军配合噶尔丹夹击喀尔喀军队的同时,戈洛
文的信使柯罗文带着俄方关于从速在色楞格斯克附近举
行中俄会谈的建议,于一六八八年三月下旬到了北京。
清政府抱着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的愿望,立即接受这一建
___________
[1]
沙斯京娜:《
十七世纪俄蒙通使关系》
,1958年莫斯科出版,第109、
111页。
[2] 齐赫文斯基主编:《
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
,第2卷,1972年
莫斯科出版,第18页。
[3]
沙斯京娜:《
十七世纪俄蒙通使关系》
,第147页。
第175页
议,于四月二十八日决定由"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都统
公舅舅佟国纲及尚书阿喇尼、左都御史马齐、护军统领马
喇等,往主其议,并率八旗前锋兵二百,护军四百,火器营
兵二百偕往"。[1] 索额图等动身前,康熙帝明确地告以谈
判方针说:"罗刹侵我边境,交战于黑龙、松花、呼玛尔诸
江,据我属所居尼布潮、雅克萨地方,收纳我逃人根忒木
尔等,及我兵筑城黑龙江,两次进剿雅克萨,攻围其城,此
从事罗刹之原委也。其黑龙江之地,最为扼要。......环
江左右,均系我属鄂罗春、奇勒尔、毕喇尔等人民及赫哲、
飞牙喀所居之地,若不尽取之,边民终不获安。朕以为尼
布潮、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
属之地,不可少弃之于鄂罗斯。我之逃人根忒木尔等三
佐领,及续逃一、二人,悉应向彼索还。如鄂罗斯遵谕而
行,即归彼逃人及我大兵所俘获招抚者,与之划定疆界,
准其通使贸易。否则尔等即还,不便更与彼议和矣。"[2]
这个方针的基本点,就是要求收回包括尼布楚在内的被
沙俄侵占的中国领土,双方在平等基础上议定中俄边界,
并建立正常的外交和通商关系。
同年五月三十日,索额图等从北京启程,出居庸关,
经张家口、归化城等地,并继续北行,穿过"寸草不生、地
无勺水"的沙漠地带,七月下旬行抵克鲁伦河附近,为噶
尔丹部叛军所阻。清朝使团当时仅随带卫队八百人,无法
___________
[1] 《
清圣祖实录》,
第134卷,第3页。
[2] 同上书,第135卷,第15页。
第176页
通过,因此只得折回。[1] 索额图派参领索罗希等持书赴乌
金斯克,向俄方说明了使团不能前来的缘由,建议将会谈
日期延至明年,地点另行商定。
同年九月,戈洛文再次对中国喀尔喀蒙古北部地区
发动进攻,妄图用武力压服蒙古人民,巩固沙俄在贝加尔
湖一带的殖民统治,以加强俄国使团在来年对华谈判中
的优势。十月十日,俄军侦知大批蒙古牧民在昔洛克河南
岸游牧,突然在深夜实行偷袭,屠杀牧民约二百人,并劫
掠了大批马匹牛羊。二十日,俄军又窜到哲得河地区进
行残酷的扫荡。十一月,戈洛文进一步派人深入蒙古地
区进行诱降活动,要求蒙古台吉们"归顺"俄国,缔结保护
条约,"永世臣服沙皇陛下崇高的专制统治"。[2] 除了个别
丧心病狂的卖国贼以外,多数台吉都断然拒绝在俄方一
手炮制的"条约"草案上签字,使戈洛文吞并中国蒙古地
区的计划遭到彻底破产。
早在戈洛文对喀尔喀蒙古发动新的武装进攻以前,
沙俄外交事务衙门派出的秘书官罗吉诺夫已于七月间来
到乌金斯克,向戈洛文送达第三批秘密训令。这时沙俄
政府在国外远征克里米亚彻底失败,在国内又遭到贵族
和商人普遍反对,危机四伏,因此迫切希望迅速同中国议
和。训令中指示戈洛文说,如果清政府不愿在边境谈判,
___________
[1]
详见张鹏翮:《
奉使俄罗斯行程录》
;钱良择:《
出塞纪略》
。
[2] 齐赫文斯基主编:《
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
,第2卷,第383-
385页。
第177页
即授给罗吉诺夫全权,派他直接去北京订立条约。俄方
事先拟定了四个条约草案:第一个草案的主要内容是以
黑龙江为界,这是俄国的最高要价;如中方不接受,则照
第二个草案订约,即以雅克萨为界,而以雅克萨城归俄
国;如再不接受则采用第三个草案,即俄国撤出雅克萨;
第四个条约草案的中心内容是俄国撤出"达斡尔地方",
如中方对前三个草案都不接受,必要时可照第四个草案
订约。[1] 这就是说,还在中俄边界谈判开始举行以前,俄
方已不仅决定退出雅克萨,而且考虑退出尼布楚等地;这
一新方案同康熙帝提出的上述谈判方针实际上分歧不
大,如果照此方案进行谈判,两国间的边界问题是不难解
决的。但沙俄入侵者出于侵略本性,终究不甘心完全吐
出所侵占的中国领土,按照上述第四个条约草案订约。
戈洛文本来已将这个条约草案送交乌拉索夫签字,但随
后又派人将它追回。[2]
一六八九年三月上旬,罗吉诺夫从尼布楚出发,经额
尔古纳堡、嫩江等地,五月十四日到达长城附近。前来迎
接的清朝官员向他指出:沙皇政府以前来函中曾经声明,
俄国使团东来是为了谋求两国之间"永久的睦邻友好亲
善,而不是为了打仗";现闻戈洛文"带有大量军队",目的
何在?中国方面对此感到难以理解,要求给予说明。罗吉
___________
[1]
雅科夫列娃:《
1689年第一个俄中条约》
,第148页。
[2] 齐赫文斯基主编:《
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
,第2卷,第788页,
注213。
第178页
诺夫矢口否认,谎称"全权大使(指戈洛文)根本没有带领
大量军队。"[1] 二十三日,罗吉诺夫带着三个条约草案到
达北京。他获悉清政府已决定再派使团赴边境会谈,因
此对来京订约的使命秘不告人,而提议以雅克萨或尼布
楚作为谈判地点。清政府立即同意在尼布楚举行会谈,并
通知罗吉诺夫说,中国使团定于短期内启程,预期八月份
可到达尼布楚。新组成的清朝使团仍以领侍卫内大臣索
额图为首,成员有内大臣都统一等公佟国纲,黑龙江将军
萨布素,护军统领马喇,都统郎谈,都统班达尔沙,理藩院
侍郎温达。此外还随带两名耶稣会士,充当拉丁文译员,
即葡萄牙人徐日升(原名托马斯.贝瑞拉)和法国人张诚
(原名弗朗索阿.热比翁)。索额图临行奏称:"尼布潮、
雅克萨既系我属所居地,臣等请如前议,以尼布潮为界,
此内诸地,皆归我朝。"康熙帝当即表示:"今以尼布潮为
界,则鄂罗斯遣使贸易无栖托之所,势难相通。尔等初议
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潮,可即以额
尔古纳(河)为界。并调黑龙江兵一千五百人往会之。"[2]
在这个谕旨中,康熙帝主动提出把尼布楚让给俄国,这是
一个重要的领土让步。当时沙俄同噶尔丹勾结的迹象日
趋明显,使清朝政府深感不 安;在罗吉诺夫逗留北京期
间,清政府曾正式通过他要求俄方停止与噶尔丹继续勾
___________
[1]
齐赫文斯基主编:《
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
第2卷,第481页。
[2] 《
清圣祖实录》
,第140卷,第30页。
第179页
结。[1] 康熙帝决定对俄国作上述让步,主要原因之一就是
希望迅速缔结和约,以防止沙俄侵略者进一步煽动噶尔
丹叛清投俄,避免使中国西部和北部边疆发生更剧烈的
动荡。
一六八九年六月十三日,清朝使团自北京动身,出古
北口北行,历时四十九天,于七月三十一日抵达目的地,
在石勒喀河南岸扎营,与尼布楚城隔河相望。索额图早在
六月中旬即遣人通知俄方,说中国使团不久即将到达,不
料他们抵尼布楚后,俄国首席使臣戈洛文仍逗留在叶拉
文斯克堡,迟迟不至。八月一日,索额图致函戈洛文,催
促他迅速前来会谈。据《张诚日记》记载,信中大意说:
"我们业已按照他们的要求,尽一切可能赶到,奇怪的是
他们却连到达的确讯都没有。"信中还着重指出,中方"目
前扎营处地方太小,而且牧草即将告罄";清朝使团"之所
以暂不渡河,为的是避免给他们以怀疑我方缔和诚意的
任何理由"。[2] 戈洛文接信后,推说他没有及时赶到尼布
楚是为了"避免旅途劳顿",实际上却别有用心地忙于加
强战备。他还粗暴地要求中国使团的驻地离开尼布楚城
再远一些。对此,中方表示,戈洛文来到后不妨派人到清
朝使团驻地察看一番,"如果全权特使方面的人知道哪里
___________
[1]
瓦.巴.瓦西里耶夫:《
中国的发现》
,1900年彼得堡出版,第69
页。这个沙俄老牌的"汉学家"在该书中直截了当地把噶尔丹称为俄国的
"天然同盟者",并坦率承认沙俄与噶尔丹"久已建立了友好关系"。
[2] 荷尔德:《
中国概述》
,1738-1741年伦敦出版,第2卷,第309页。
第180页
有宽敞处所,我们一定立刻移营",[1] 拒绝了俄方的无理
要求。
八月十九日戈洛文终于来到尼布楚,随即就初步事
项进行磋商。二十日双方达成协议:会议订于二十二日
举行,地点在尼布楚城与河岸之间,临时搭设帐篷作为会
场。双方还共同商定,两国使臣"应在每一件事上平等",
"任何一方不凌驾于对方之上"。[2] 关于警卫问题,俄方
提议每一方各带三百名卫士赴会,中方对此表示同意,并
主张所以士兵"除佩带刀剑外,不带任何武器。"俄方始则
表示反对,认为"全权大使所带士兵如不带武器,则不成
___________
[1]
荷尔德:《
中国概述》
,1738-1741年伦敦出版,第2卷,第310
页。
[2] 同上。
第181页
体统"[1] 经中方力争,最后戈洛文才接受这项建议,约定
只带佩刀、斧钺,不得携带任何火器。此外,双方还约
定在会场以外各置五百名卫队,中国卫队列于河岸,俄
国卫队列于城下,双方从列队地点到会场的距离应该
相等。[2]
二、尼布楚谈判和条约的缔结
一六八九年八月二十二日,中俄两国使臣举行第一
次会议。
当天清晨,中国使团渡石勒喀河前往赴会。俄国使
团同时乘马出城,以卫队和军乐队为前导,一路吹吹打
打,奏战斗进行曲,前赴会场。两国使臣同时进入帐篷就
座,双方各有三百名士兵在帐幕附近列队护卫。清朝卫
队按照规定,一律只佩腰刀。俄国卫队表面上只带了马
刀、斧钺和长矛,但他们暗中违反约定,竟秘密地揣着禁
止携带的有很大杀伤力的手榴弹赴会。[3] 同时,尼布楚
城内的俄军也全副武装,"作好了作战准备"。[4]
会议开始后,戈洛文首先发言。他力图推卸沙俄发
动武装侵略的责任,诬指中国"派兵侵犯沙皇陛下国界",
___________
[1]
齐赫文斯基主编:《
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
第2卷,第496-
497页。
[2]
荷尔德:《
中国概述》
,第2卷,第310页。
[3]
齐赫文斯基主编:《
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
第2卷,第505页。
[4] 同上书,第506页。
第182页
首先挑起战争。又说,沙皇为此派出"无数精兵携带大批
弹药",前来"讨平敌人";现在中国皇帝既愿讲和,沙皇已
下令停战,中方应赔偿俄国所蒙受的"损失"。[1] 对于这种
淆乱是非的论点,清朝使臣当场加以驳斥,严正指出:"鄂
嫩、尼布潮系我国所属毛明安诸部落旧址,雅克萨系我国
虞人阿尔巴西等故居,后为(沙俄)所窃据",[2] 并历数俄
国入侵者蹂躏当地居民的罪行。[3] 清朝使臣还指出:由于
沙俄不断对中国实行武力侵略,清政府不得已才采取自
卫行动;一六八五年雅克萨俄军乞降时,"托尔布津曾经
允诺不再到雅克萨来,不再建堡,不再寻衅扰乱",[4] 但随
后俄国人自食前言,又将雅克萨侵占,以致清军不得不第
二次围城;魏牛高携带沙皇国书来到北京后,清政府立即
撤雅克萨之围,决定同俄国进行和谈。这一席话,以无可
辩驳的事实阐明了中国的正义立场。
戈洛文捏造事实、强词夺理说,沙皇不知道中国臣民
受到侵害,中国不当为"这类细小纠纷"同俄国打仗。又
说,尼布楚、雅克萨等地向来不属于中国,而是俄国的土
地,"自古以来即为沙皇陛下所领有。""如果这些达斡尔
___________
[1]
齐赫文斯基主编:《
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
第2卷,第506-
507页。
[2] 《
清圣祖实录》
,第143卷,第14页。
[3]
齐赫文斯基主编:《
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
第2卷,第507页。
清朝使臣在会上指出:沙俄入侵者对当地中国居民"多年来横施不可容忍
的暴行,抢掠财产,夺走他们的妻子儿女,并将他们本人殴打至死。"
[4] 同上书,第507页。
第183页
居民在古代某个时候曾向中国皇帝纳税,那也是出于被
迫,因为那些地方当时距沙皇陛下的城市尚远。当沙皇
陛下的臣民在那些地方建立涅尔琴斯克、阿尔巴津及其
它堡寨后,达斡尔居民即开始照旧向沙皇陛下交毛皮
税。"[1]
根据这种强盗逻辑,俄方在会上提出一个方案,要求
两国"以黑龙江至海为界",左岸属俄国,右岸属中国,妄
图在谈判桌上取得它未能用武力得到的黑龙江以北大片
中国领土。这一蛮横无理的领土要求当即被中方拒绝,索
额图等要求俄国人退到色楞格河以西,并将尼布楚和雅
克萨一带地方归还中国。他明确地指出,这些地方是中国
蒙古族的土地,历来属中国所有。[2] 戈洛文无词以对,竟
然表示"没有时间来讨论历史事实"![3] 更不可思议的是,
后来他竟在《出使报告书》中故意捏造中方的论据,说清
朝使臣提出上述划界主张时所举的理由是:"从马其顿王
亚历山大起,博克达汗就已领有黑龙江。"[4] 有些沙俄御
用历史学者如索洛维约夫之流,对于这句话特别津津乐
道,到处引用,企图用以"证明"中方论据的荒诞无稽。他
们引伸说,似乎中国人自称是希腊亚历山大的后裔!但
___________
[1]
齐赫文斯基主编:《
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
第2卷,第508、
清510页。
[2]
荷尔德:《
中国概述》
,第2卷,第311页。
[3]
刘选民:《
截至尼布楚条约为止的中俄关系》
,载《
中国社会及政治
学报》
,1940年第23卷,第4期。
[4] 齐赫文斯基主编:《
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
第2卷,第511页。
第184页
是,实际上这句话根本不是出自清朝使臣之口,而是戈洛
文的凭空捏造。苏联早期历史学家巴托尔德院士指出:清
朝使臣根本不可能谈到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只有在当时
俄国的传说记载中,才谈到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在贝加尔
湖一带的活动。"那种断言清朝使臣援引亚历山大的"远
征"作为论据的说法,"显然是根据这个传说臆造出来,硬
加在中国全权代表身上的。"[1] 足见,荒诞无稽的不是别
人,正是编造谎言的沙俄侵略者自己。
两国使臣围绕俄方所提"以黑龙江为界"的要求进行
了一整天的辩论,没有得到任何结果。最后,双方约定次
日再议,首次会谈至此结束。
二十三日,中俄两国使臣举行第二次会议。俄方开
始仍坚持原方案,硬要以黑龙江为界,说什么这条河流
"久已属沙皇所有"。索额图坚决表示拒绝。双方相持不
下,谈判呈现破裂的危机。戈洛文见第一个方案不能实
现,于是稍微降低要价,企图以牛满河或精奇里江为界,
并要求中方赔偿俄国在雅克萨等地所受的"损失"。索额
图抱着早日缔约划界的愿望,一方面明确表示不能同意
俄方的第二方案,另一方面主动地作出让步,表示可以把
尼布楚等地让给俄国。具体地说,即在石勒喀河北岸两
国以尼布楚为界,石勒喀河南岸以音果达河为界。[2] 但
是,俄方对中方这一领土让步仍不满足,甚至不屑一顾,
___________
[1]
巴托尔德:《
欧洲和俄国的东方研究史》
,第195页。
[2]
齐赫文斯基主编:《
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
第2卷,第517页。
第185页
竟"以哈哈一笑作为答复,并且说他们真是应当感谢中国
使臣把这样一处无可争辩的地方让给了他们"。[1] 戈洛文
还讥讽说:"我非常感谢你们允许我今晚在这里过夜",[2]
并蛮横无理地强要中方再作让步,气焰嚣张到了极点。
这种极恶劣的态度,不可避免地使谈判陷入僵局,索额图
等被迫声明,"除尼布楚以外,再无别的边界可以接受,他
们已无话可说。"[3]
更可鄙的是,戈洛文竟在会上采取贿赂手段,密令他
的拉丁文翻译贝洛博茨基同耶稣会士徐日升、张诚暗中
联络,要求他们为俄方出力,"答应把大君主的恩典和赏
赐给与他们"。[4] 徐日升、张诚是外国在华耶稣会安插在
清朝使团中的奸细分子,早在一六八六年,耶稣会的头子
南怀仁即曾托沙俄信使魏牛高捎信给尼果赖,"表明他和
徐日升神甫对俄国的忠诚。"[5] 这些耶稣会士混进清朝使
团,表面上充任译员,实际上是为"给俄国人提供有价值
的帮助,以博得他们的感激和信任",从而换取沙俄的酬
劳,特别是指望俄国政府满足他们的夙愿,准许他们经
西伯利亚往来于欧洲和中国。[6] 因此,贝洛博茨基的要求
___________
[1]
荷尔德:《
中国概述》
,第2卷,第311页。
[2]
塞比斯:《
耶稣会士与中俄尼布楚条约》
,1961年罗马出版,第
237
页。
[3] 齐赫文斯基主编:《
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
第2卷,第518
页。
[4] 同上书,第519页。
[5] 塞比斯:《
耶稣会士与中俄尼布楚条约》
,第101页。
[6] 同上书,第139页。
第186页
刚提出来,徐日升和张诚就欣然表示愿为沙皇效劳,并答
应随时向俄方"报告必要的消息"。[1] 从这一天起,他们
在尼布楚谈判中一直表面助清,暗中助俄。由于他们的
效劳,后来戈洛文曾以"他本人和沙皇的名义向他们表示
最深切的谢意"。[2]
应该看到,中俄双方在二十三日会上虽然都做了一
些让步,但是这两种让步的性质根本不同。中方同意让
给俄国的尼布楚等地,本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而俄方同
意"让"给中国的精奇里江以东地区,也是中国的固有领
土,而且在举行尼布楚谈判的时候,这个地区沙俄侵略
势力已被肃清,他们一度侵占的寥寥几个小据点早经中
国收复。俄方企图在这种所谓"让步"的基础上缔结条
约,从而把精奇里江以西包括雅克萨在内的广大中国领
土全部划入沙俄版图,自然是中方无法接受的。正因
如此,结果第二次会议同前次一样,仍然没有取得进
展。
从二十四日起,中俄会议由于俄方顽固坚持侵略立
场,被迫中断。这种情况使清朝使团产生疑虑,担心"莫斯
科人并不想要和平,这一切不过是一种阴谋,其目的是拖
延时间,别有所图。"[3] 为了不使谈判破裂,中国使团明确
地通知俄方说,如果他们有事要谈,中方仍然准备听取并
___________
[1]
雅科夫列娃:《
1689年第一个俄中条约》
,第171页。
[2]
塞比斯:《
耶稣会士与中俄尼布楚条约》
,第139页。
[3] 同上书,第239页。
第187页
给予回答。
同日,戈洛文公开加强战备,在尼布楚周围的哨卡增
派了三百名火枪兵,并派贝洛博茨基往见清朝使臣,要求
交换"散会证明书",说明两次会议的经过,以便双方代表
分手后各自持证明书向本国政府报告;实际上就是表示
准备停止谈判,企图用这种威胁手段迫使中方屈服。清
朝使臣告诉贝洛博茨基说,如果俄方将"散会证明书"交
来,中方可以照收;但中国使团不会写这种证明书,而且
永远也不打算写,不卑不亢地回答了戈洛文的讹诈。[1]同
时,针对俄方的武力威胁和停止谈判的要挟,清朝使团开
始加强戒备,以防万一。
在八月二十四日到九月七日的整整半个月中,两国
使臣一直没有会见,但双方通过议员继续进行了商谈。
二十五日,中国使团主动作出新让步,建议两国以尼布楚
和鄂嫩河为界,戈洛文仍不接受,胡说尼布楚一带"自古
以来属于沙皇陛下方面",[2] 并再次要求交换"散会证明
书"。当天,中方再作让步,提议两国在石勒喀河北岸以
绰尔纳河为界,其东属中国,其西属俄国。戈洛文连绰尔
纳河的方位也不知道,急忙向中方打听。徐日升和张诚
答称,该河位于尼布楚以东约七天路程。戈洛文对中方
的让步仍不满足,声称雅克萨在绰尔纳河的东面,距该河
___________
[1]
齐赫文斯基主编:《
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
第2卷,第520-
521页。
[2]
同上书,第522页。
第188页
也有七天路程或更远一些,俄国不能"让出"。[1] 徐日升、
张诚密告俄国人说,中国使臣已奉到谕旨,决不能将雅克
萨让给俄国。他们还给俄方出谋划策,建议俄国人"自己
应当判断,在尼布楚与雅克萨之间,何处可以满意地划作
两帝国的边界",[2] 又说,他们将尽力促使清朝使臣继续
作出对俄方有利的让步。贝洛博茨基立即再一次向他们
许愿:为了报答他们的"热心效力",日后必将酬以沙皇的
"恩典"。[3]
二十六日,索额图决定再作让步,派耶稣会士传话
说,中方愿以流入石勒喀河的格尔必齐河为界。但这一
建议又遭俄方拒绝,戈洛文仍坚持以精奇里江为界,恬不
知耻地说:"沿黑龙江左岸直至海都曾是沙皇陛下的属
地。只是大君主陛下以基督教的慈悲为怀,谕令其使臣
按照上述方案确定边界。"[4] 同日,中方还提议同时划分
喀尔喀与西伯利亚接壤地区的中俄中段边界,戈洛文又
加以拒绝,"理由"是:第一,"喀尔喀人是俄国的死敌",所
以中俄和约中不得涉及喀尔喀的问题;[5] 第二,"喀尔喀
汗(指土谢图汗)归顺中华帝国尽管属实",但他的土地"已
在一年前被厄鲁特汗夺去";[6] 言外之意是,似乎喀尔喀
___________
[1]
齐赫文斯基主编:《
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
第2卷,第524-
525页。
[2]
荷尔德:《
中国概述》
,第2卷,第312页。
[3]
齐赫文斯基主编:《
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
第2卷,第523页。
[4]
同上书,第527页。
[5]
塞比斯:《
耶稣会士于中俄尼布楚条约》,
第245页。
[6]
荷尔德:《
中国概述》
,第2卷,第312页。
第189页
已不再是中国领土,而成了沙俄所谓"准噶尔汗国"的一
部分。这些荒谬的借口充分表面,沙俄不但蓄意侵略我国
喀尔喀地方,而且明目张胆地把噶尔丹政权视为"独立国
家",妄图将中国厄鲁特蒙古族的准噶尔部分裂出去。清
朝使团鉴于俄方坚决反对议分中段边界,只得暂作罢论。
正在这时,尼布楚附近布里亚特和温科特等族居民
不堪忍受沙俄压迫,突然纷纷起义,要求重返祖国怀抱。
这顿时使俄国使团手忙脚乱,惊慌万状。戈洛文无可奈
何地承认:"尽管温科特人和布里亚特人叛变的消息频频
传来,但不能从涅尔琴斯克派人对他们采取军事行动,因
为那些叛变者大约已有两千人集中在一起,并已做好了
一切准备。如果从涅尔琴斯克派出许多人,而只留少数
人在寨里是不行的。"[1] 武力镇压既行不通,沙俄殖民者
便企图实行"招抚"。二十七日,戈洛文派人劝说起义者
放下武器,"不要背叛大君主的专制统治",并答应把沙皇
的"特大恩典"给予他们。[2] 起义群众不屈不挠,断然拒绝
接受招安。二十八日,更多的群众加入起义行列,抗俄斗
争的力量愈加壮大,"他们在涅尔琴斯克附近聚集大批人
马,随时准备采取军事行动。"[3]俄国使团迫于形势,不得
不考虑对中方稍稍降低要价,早日结束边界谈判,以便腾
出手来绞杀日益蓬勃发展的人民起义。同日,戈洛文从
___________
[1]
齐赫文斯基主编:《
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
第2卷,第524页。
[2]
同上书,第529页。
[3]
同上书,第531页。
第190页
这一动机出发,派贝洛博茨基等来见清朝使臣,提议两国
在黑龙江左岸以雅克萨为界,雅克萨地区一部分划归俄
国,俄国人得在精奇里江一带渔猎;右岸以额尔古纳河为
界。同时威胁说,如不能按照这一方案达成协议,则要求
双方交换"散会证明书",谈判即到此为止。清朝使臣答
称,雅克萨地区历来是中国的地方,"沙皇陛下方面的人
在该处定居只是不久以前的事。他们凌辱、蹂躏中国居
民,掳走他们的妻子儿女,横征毛皮税,焚烧商贾,劫走货
物,还干了其他种种坏事";如果俄方真有订约诚意,必须
归还雅克萨,但城中全部武器和物资可由俄方自行处理。
额尔古纳堡必须迁至对岸。[1]
三十日,俄方提议仍以雅克萨为界,两国均不在该地
驻军,企图把雅克萨变成不属于任何一方的"中立地带"。
清朝使臣言词拒绝。三十一日,俄方坚持前议,中方决定
再作重大让步,提议石勒喀河左岸以流入该河的格尔必
齐河为界,右岸改以额尔古纳河至加齐木尔河为界,并再
次声明决不同意将两国边界划在雅克萨附近,也不许俄
国人进入这一地区渔猎。[2] 这个方案反映了中方最低限
度的要求,自谈判开始以来,中方再三主动地表示让步,
至此已无可再让。
九月一日,俄方继续讨价还价,提议在黑龙江北岸以
________
[1]
齐赫文斯基主编:《
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
第2卷,第529-
531
页。
[2] 同上书,第537-538页。
第191页
鄂尔多昆河为界,南岸以额尔古纳河直至呼伦池为界。
中方对此断然拒绝。[1] 当时尼布楚一带的布里亚特等族
人民愈来愈多地奋起反抗沙俄压迫,戈洛文担心这种形
势进一步发展,有使俄国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的殖民统
治全部崩溃的危险;同时,俄方查明雅克萨和格尔必齐河
之间可供居住的地方很少,也不出产貂皮,而在额尔古纳
河西岸却发现了银矿和盐湖,而且很多可供居住的地方
和耕地,"由涅尔琴斯克往这些地方移民,比去阿尔巴津
要好。"[2] 鉴于这些原因,他们在九月二日派贝洛博茨基
等前往清朝使团驻地,向中方提出一个书面的条约草案,
主要内容是:
一、两国以格尔必齐河至石山为界。
二、石勒喀河南岸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其东属中国,
其西属俄国。俄人所建的额尔古纳堡迁至西岸。
三、拆毁雅克萨城。俄军撤出雅克萨,但双方均得
在这一地区从事渔猎。
四、双方均不在雅克萨地区直至格尔必齐河建立居
民点和堡寨。
五、中方归还第一次围雅克萨时所获之武器,并向
俄方赔偿损失。
六、发展贸易关系。[3]
________
[1]
齐赫文斯基主编:《
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
第2卷,第544页。
[2] 同上。
[3]
同上书,第545-546页。
第192页
清朝使团听取这个草案后,当即逐条作出回答。关
于两国以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界的建议,中方没
有提出异议。雅克萨拆毁后,中方声明将在该地设立卡
伦,并要求俄人此后不得在雅克萨地区渔猎,以免再起纠
纷。清朝使臣还严正指出:沙俄侵略者在雅克萨等地残
害和掠夺中国居民,罪恶累累;如果说到"赔偿损失"问
题,中国方面所蒙受的损失不胜枚举。
九月三日,中方提出对案六条。第一条规定拆毁雅
克萨,该地俄人全部撤至尼布楚。第二条规定以格尔必
齐河为界,至位于勒拿河与黑龙江之间的最高山,沿此山
直至滨海的诺斯山,山南一切土地属中国,山北属俄国。
第三条规定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俄人在该河东岸所建的
额尔古纳堡迁至对岸。第四条规定俄国人不得至额尔古
纳河东岸渔猎,中国人不得到该河西岸渔猎。第五条规
定两国均不收纳对方的逃亡犯。第六条规定双方对边界
肇事者严加惩处。[1]
九月五日,双方就划界问题继续磋商。俄方坚决反
对在外兴安岭东段以诺斯山为界,声称诺斯山以南的乌
第河地区属于俄国所有,不能划归中国。他们提出一个
修正草案,建议两国以格尔必齐河为界,从格尔必齐河河
源沿山至大海,山北一带土地及河流归俄国,山南土地及
流入黑龙江之河流归中国,但乌第河地区应如何划分。以
________
[1]
齐赫文斯基主编:《
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
第2卷,第554-
555页。
第193页
后再定。[1] 清朝使团希望早日签订条约,一让再让,当天
派人通知俄方说,中方对上述的分界主张基本同意。但
俄方得寸进尺,出尔反尔,竟又提出以乌尔喀河为界的荒
谬要求,当即被中方驳回。戈洛文还秘密地以貂皮、黑狐
皮和银鼠皮等贿赂耶稣会士,要他们在交换文本中加进
中方"不在雅克萨建筑任何房舍"的字样,并教唆他们"不
必让使臣知晓,因为谁也不会知道在拉丁文写的条约文
本中说些什么。"[2] 徐日升和张诚不敢冒此风险,拒绝照
办,沙俄的这一诡计结果没能得逞。
同一天,中方正式提出自己的修正案,建议以格尔必
齐河为界,沿该河河源处的山岭到大海,山南流入黑龙江
的大小河流归中国,山北流入勒拿河的大小河流及土地
属俄国,"惟至诺斯山中间流入海之其余河川及其间所有
土地",暂不定界。[3]
戈洛文听取中方的修正案以后,反对把暂时存放地
区划到诺斯山,主张改为:"黑龙江口与乌第河之间的诸
川流及土地暂不划界。"[4] 中方表示,中国在黑龙江口以
北设有五处城镇,因此不能同意。九月六日俄方又提出
新的修正草案,其中关于乌第河地区问题,建议修改为俄
国所属乌第河与中国所属靠近黑龙江之山岭之间所有入
________
[1]
齐赫文斯基主编:《
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
第2卷,第563-
564页。
[2]
同上书,第568页。
[3]
同上书,第571页。
[4]
同上书,第572页。
第194页
海河流及其间一切土地,暂不分界,另行议定。对此,清
朝使臣表示可以接受,俄方还重新提出两国均不在雅克
萨建造房舍,要求写入条约,经清朝使臣断然拒绝,俄方
于是不再坚持。[1] 自八月二十二日两国全权使臣举行首
次会议以来,双方往返交涉达十六天之久,至此终于在一
切重大问题上全面地达成协议。
九月七日,中俄《尼布楚条约》正式订立。[2]
当天上午,中方派员赴尼布楚就签约程序和宣誓仪
式等问题同俄方进行最后磋商,双方讨论了很久,最后中
方决定一概照俄方的意见办理。
下午六时,两国使团进入俄方布置的会场。会上先
由双方译员朗读拉丁文本条约,并经过仔细核对,证明与
双方所协议的条款相符,然后两国全权使臣即开始签字。
___________
[1]
齐赫文斯基主编:《
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
第2卷,第574-
576页。
[2]
关于《
尼布楚条约》
的签订日期,其说不一。该约俄文本所记的日
期是俄历七一九七年八月二十七日,即公历一六八九年九月六日。拉丁文
本所记日期为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即公历一六八九年九月七日。
戈洛文报告书谓签于俄历八月二十九日,即公历九月八日。按条约俄文本
所记日期,实际上是戈洛文起草条约的日期,并非签约日期,详见《
十七世
纪俄中关系文件集》,
第2卷,第29页,注138。拉丁文本是《
尼布楚条约》
的正式文本,签约日期当以拉丁文本所载为准;同时,《
徐日升日记》
和《
张
诚日记》
均说该约签于九月七日,与拉丁文本完全一致,提供了有力的旁
证。戈洛文报告书中逐日记事,但俄历"八月二十七日"的交涉情况竟记在
八月二十六日之前,而记完二十六日交涉情况后,接着又出现另一个"八月
二十七日",所记当日交涉情况与前一个"八月二十七日"的情况完全不同。
由此可见,这个报告书中的日期自俄历八月二十六日起显有错误。
第195页
双方事前商定各准备拉丁文本一份,俄方准备俄文本一
份,中方准备满文本一份。俄国使臣在自己准备的拉丁
文本和俄文本上签字用印,中国使臣在自己准备的拉丁
文本和满文本上签字用印,接着双方又在对方的拉丁文
本上签字用印。条约签署后,随即举行庄严的宣誓仪式,
中俄两国使臣全体起立,各自手捧和约的文本,以两国君
主的名义立誓忠实履行条约义务,"永远信守,不稍逾
越。"[1] 最后双方交换了文本:俄方把自己准备的拉丁文
本和俄文本交给中方,中方把自己准备的拉丁文本和满
文本交给俄方。至此,《尼布楚条约》的签字、互换手
续遂告完成。
第二天,戈洛文特别邀请徐日升和张诚二人到尼布
楚城内做客,给予他们"极为亲切的接待"。[2] 徐日升极力
表明自己的亲俄立场,对戈洛文说:"因为我身为外国人,
居住在中国多年,而且因为我是该国皇帝派来的,所以我
不得不表现为他的忠实臣民。如果我不那样做,就可能
会产生严重的后果。"{3] 戈洛文听了会心一笑,回答说:
"这样你就表现得合乎你的身份;如果你不这样做,那倒
是不应该的。"又说:"总而言之,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应
该多么感谢你们,你们为了共同的利益给了我们多么大
的帮助。我要你们了解,我是知道你们的帮助的,我再一
___________
[1]
荷尔德:《
中国概述》
,第2卷,第315页。
[2]
同上书,第316页。
[3]
塞比斯:《
耶稣会士与中俄尼布楚条约》
,第289页。
第196页
次向你们保证,不久你们将得到同等价值的报答,获悉你
们的工作在莫斯科产生的结果。"[1] 有些沙俄历史学者竭
力把徐日升和张诚描绘成俄国的"敌人",似乎这些耶稣
会士在尼布楚谈判中曾经使俄国的利益受到"损害"。戈
洛文的谈话,有力地说明了事实真相。
九月九日,中国使团从尼布楚动身返回北京。十日,
戈洛文派人通知杯敦说,"全权大使与中国钦差大臣在双
方使臣会谈中业经达成协议,并已亲手签订条约,永敦和
好",[2] 命令他立即拆毁阿尔巴津堡,并将该地俄军全部
撤至尼布楚。同一天,戈洛文还下令将额尔古纳堡从额
尔古纳河东岸迁至西岸。[3] 在作了一系列类似的安排以
后,俄国使团于十月下旬起程返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