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郑浪平著 《不朽的光荣 - 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第九章


      从大历史全程的角度而言,九一八事变是造成日本走向危
  亡,以及中国进入复兴的一个历史分水岭,关东军的抗命“成
  功”,使得日本军阀终于开始主导了日本的命运;而中国人民却
  因此觉醒,导致各种分崩离析力量的开始整合,最后形成一种不
  屈不挠的抗战意志,从此走上对抗日本强权侵略的道路。当时的
  中国是一个处于十八世纪形态、全方位落后的弱国,却要对抗日
  本这个二十世纪的先进强国 -- 但中国却以决不屈服、义无反顾
  的民族气概,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与全人类的自由与民主,并做
  出了最大与最早的牺牲和奋斗,与最不朽的历史贡献,而这一切
  都从九一八事变开始!


  检讨九一八事变的内涵与影响,真可以说是人类近代历史上,最大战争
悲剧的起源,它是引导全球走向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划时代事件。因为在九
一八事变之后,东亚强权的日本,从此逐步地沦为由军人来控制大政方针的
国家,日皇与日本政府都逐步成为这些军阀的帮凶与傀儡。同时中国民族主
义的力量则开始复苏,逐渐地产生了巨大无比的能量,支撑中国完成了抗日
战争的胜利,成为近代中国复兴与国家认同发展之基础。西方国家因为没有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做出阻止日本的侵略行动,而失去了防止二次世界大

第79页
战爆发的先机,最后让全球人类付出无法弥补的历史代价。

9.1  关东军造成日本的亡国之祸

  虽然单就九一八事变的事实本身而言,并不是出于日本政府与军部的直
接计划与指挥,但是由于日本政府,早就制定了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
以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来看,关东军只不过是以自己“熟悉”的方式,提前掌
握最佳的时机,来执行日本的大陆政策而已。

  进一步的追溯九一八事变的史实,更可以清楚地得到结论,这是一个完
全由关东军自导自演的侵略行为,中国方面既没有破坏铁路、没有攻击日
军、更没有伤害日侨,因此在整个事件之中,中国是完全的被侵略者。而苏
联的袖手旁观,也是让九一八事变,发展成为历史划时代悲剧的主因之一
(假如苏联为了保护它在东北亚的利益,而动以军事威慑的手段,那么关东
军恐怕就会遭到日本军部的制裁了)。

  对于中国来说,九一八事变是关东军侵略了她的东北,而日本国而言,
则是关东军控制了日本的政局。当时的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都对关东军的
“侵略”,采取“不抵抗主义”,任其胡作非为,最后的结果是,日本政府
与军部无法控制关东军的行动(甚至连至高无上的临参命都形同废纸),而
由其少壮派军官实际接管军部、控制大政。这个由野心军人支配的政府,最
后必然会使整个国家走上覆亡的道路。

  当然在九一八事变中,关东军的情报分析的精确周密,以及行动计划的
大胆果决,可以说是一个军事行动上的“杰作”,关东军掌握了东北国防近
乎真空、指挥系统陷入瘫痪、作战准备与作战意志都缺乏的情报,而对中国
东北进行果断的攻击;同使关东军能够利用贪生怕死,爱慕权利富贵之辈的
人性弱点,引诱出一大群汉奸,附和一个满洲国傀儡政权,使得关东军在大
部分的状况下,能够不战而胜而占领中国东北各地。关东军的快速与细密的
军事行动,显示日军的训练良好、士气极佳,是一支现代化、强打击力的部
队。

  但是这也暴露出关东军的局限性,只知战术的运用,而妨碍了政略的布
局,因为占领中国东北这个观乎中日两国关系的历史性大事,竟然在没有政
府全盘主导、规划下,就贸然的自行发动作战,假如关东军遭到苏联进行军

第80页
事干预,或是受到中国军队倾全力的浴血抵抗,那么满洲事变的军事行动,

由于兵力的严重不足,又没有得到本土军力的支持,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历
史上重大军事冒进的失利。更为重要的是,关东军不了解对中国发动无理的
侵略(尤其在中华民族濒临危亡的时刻),会刺激中国长远历史所孕育的民
族生命力,因而爆发出团结抵抗的力量,虽然这个强韧的力量需要时间的发
展与成长,但是这个中国的血肉长城最终拖垮了日本。

9.2  可以不宣战,但是不能不抵抗

  检讨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我们要问的是,难道这个悲剧不能避免或是改
变吗?以日本方面而言,在事变前夕,当时无论是日皇、政府或是军部,都
已警觉到关东军的计划与野心,也曾经企图采取抑制的措施,但是由于决心
的不够强烈,以及行动的不够果决而告失败。

  因为假如当时的日本政府与军部,真的决心要想阻止关东军私下发动侵
略中国的战争,并且要维持日本是个体制正常的国家,那么就不应该仅是派
遣作战部长建川美次到关东军进行疏导与压制,而是应由政府与军部上奏日
皇,直接下达军令,将关东军少壮派的主事军官撤职或是调职回国,或是直
接下令给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命令他必须负起一切控制关东军行动的责任
(没有奉到赦令前绝对不能发动军事攻击 -- 这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军
事基本体制)。那么单就九一八事变的事件本身而言,应是可以避免爆发
的,但是日本政府虽然知道野心的军人,已经布下危机四伏的局势,却仍然
以低调处理,以至酿成历史大祸。

  就中国方面而言,当时的国民政府与东北军,假如对于日本的野心以及
结构的运作,有着历史的洞见,以及能够采取面对历史危机的勇气与决心,  
中国仍然可能在九一八事变中,设法维护领土与主权的完整,甚至可以避免
中日两国最终走上全面战争的危机之中。

  虽然当时中国的确是一个弱国,在单纯的军力上,更不可能是日本强权
的对手,但是由于九一八事变只是关东军单独的军事行动,因此当时的国民
政府与东北军领导人物,假如能够摒弃消极的心态,充分的掌握与运用积极
抵抗的战略,仍然是有机会可以改变九一八事变的历史结果。

  由于蒋介石与张学良,在当时并无法充分了解到事变的关键所在,是日

第81页
本内部结构所面临的历史性危机,日本上下都陷入歧路彷徨的失控局面边
缘,最后竟然因为九一八事变,而走上任由少壮派军官决定日本命运的危机
深渊(当时连日本政府与军部,甚至日皇在内,也都没有料到这点)。蒋介
石与张学良都认为,当时的日本政府还不至于完全的被关东军“绑架”。关
东军虽然是有意在东北制造事端,但是若是没有奉到日本政府的命令,应该
不至于公然的侵略中国东北,所以严令东北军采取不抵抗政策,以避免给日
军得到扩大冲突的藉口。

9.3  不抵抗主义扩大了历史悲剧

  但是事实的发展是,日本政府与军部竟根本约束不了关东军的行为,中
国所采取的不抵抗主义,不但无法避免战祸,反而引爆了日本军国主义更为
强烈的侵略凶性1,同时中国“和平”的表现,也没有办法争取到国际社会
的同情与支持。历史是一向如此的无情,国际社会虽然会“同情”弱国,但
是不愿“支持”无抵抗能力的弱国。

  其实,蒋介石要求张学良所采取的“不抵抗主义”,其原先真正的用
意,应该只是约束东北军,在面对关东军的挑衅时,是尽量的采取回避的态

度,以避免给关东军找到扩大事端的藉口。但是国民政府没有想到的是,由
于这个名词不当的演绎与影响,而造成国民政府与东北军,完全没有进行守
土有责的军事准备。而关东军在九一八事变的行动,根本不是军事挑衅,而
是军事侵略与占领,在这种情形下,若还是继续的采取不抵抗主义,当然就
会为中国带来了日本后续的侵略灾难,真是一念运作之差,造成无穷的后
患。

  因此假如在当时,蒋介石与张学良得知东北危机酝酿与蔓延之前,就主
动积极的采取各种预防措施,而不是一味地重申不抵抗,那么九一八事变的

结果,应该会有很不一样的发展。当时蒋介石与张学良应该向政府相关部
门,以及守土有责的东北军,清楚地解释不抵抗主义的用意以及适用的范
围,只是约束东北军,不要轻易地与关东军挑衅而爆发军事冲突,但是国民
政府与东北军,仍然必须要应该有万一面临侵略时,各种军事、政治与外交 
___________
1 日本是一个“崇拜”力量、鄙视弱者的民族,中国的不抵抗,被视为懦弱的表象,反而更
让日本得寸进尺。  

第82页
的应变准备。

  张学良至少在六月左右,就已经得到事变迫在眼前的情报,因此张学良  
可以抢先将东北政府重要的财政储备与军事物资,全都调离关东军的南满铁
路势力范围附近,运往黑龙江、辽西甚至是关内(在九一八事变中,东北所
有的财政储备与军事建设物资,几乎完全被日本人接收),同时做好必要时
的军事反击与游击的作战准备(包括详细参谋作业的各种应战计划,以及游
击作战基地的纵深布署),并且动员与组织民众,准备反制日本对于东北可
能的侵略占领行动。

  而在九月,张学良更可考虑抽调部分的东北军精锐,回防东北,这样就
不至于在关东军发动攻击之时,轻易地让敌人大获全胜。国民政府也可以事
先与各国磋商,日本对中国东北可能的侵略问题,会严重地妨碍到各国在中
国的利益,这样各国政府会对日本施加压力。国民政府也必须主动先与日本 
政府进行直接的联系与交涉,这样可以增加日本政府与军部对于关东军行动
的约束能力。而在整编晋军与西北军的策略上,更可以以抗日为由,调度一
部分素质较优,民族主义较强的部队出关支援东北军对抗关东军。这样公开
处理与应变,将会让关东军的阴谋行动完全曝光,也就会受到更多的压力与
牵制。

9.4  历史的后见之明   

  假如当时的东北军有了积极的预防措施与应变计划,同时军政主管不抱
消极的失败主义心理,而都能设法的恪尽职守,一旦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
时,东北军民,无论上下,早已有了应变与应战的准备,一方面能够集中其
一部的主力死守沈阳,进行军民一体合作的肉搏巷战(有如一二八事变的上
海作战),同时动员整个东北的军队与民众,依照事先的计划,沿南满铁路
进行全线的攻击与破坏,造成兵力单薄的关东军首尾无法兼顾,到处遇到有
计划的激烈反抗与破坏,根本无法一击得手。在这种情形下,关东军不但
无法获得意想不到的重大战果,反而到处受到围攻而连连告急,由于日本政
府与军部根本没有对中国作战的计划与准备,那么九一八事变就有可能成为
关东军失败的“蠢动”,而会遭到东京军部以及政府的严厉制裁。

  退一步而言,就算关东军遭到强烈的抵抗,无法一击成功的占领东北,

第83页
但是日本政府仍然决定增兵支持关东军,但由于东北的军方与民众,已有长

期游击战的准备,所以日本军队,还是要面对有组织与计划的全民作战反
制,这个代价之大,会使日本政府不得不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寻求外交解
决。而最糟的状况是最后一切的作战都失败了,但是有计划与有准备的反
抗,会给日本带来相当严重的元气消耗,也给中国带来更多的民族主义精神
振奋,以及更多的团结与抵抗时间的准备。

  虽然,以中国当时的国力与局势而言,中国当然不能在九一八事变时,
因为维护东北的领土与主权,就与日本进行全面的战争,但有规划的局部抵
抗,则是必须与应有的做为,由于蒋介石与张学良,都没有意识到这个危机
的整体性,因此采取了过度“不抵抗主义”的不当对策,而让日本关东军以
最低的代价攻占中国东北,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焰,最后造成中日两国
以及后来全球的军事危机,实在是非常令人感到遗憾的。

  当然这种历史的后见之明,对于当时的蒋介石与张学良(包括当时的党
国元老以及各个派系与地方领袖在内)而言,或许都是有些强人所难了。因
为当时领导国民政府的蒋介石,事实上只是一个中国东南地区的领袖而已,
国民政府又经常处在战乱不息与自顾不暇的困境之中,他很难能够深入思考
东北的战略布局。而张学良则只是军阀子弟出身,年纪又轻,当时他能够为
了国家统一以及政府改革的缘故,带兵进入华北,就已经是非常可佩服的
了,要想让张学良负起对抗世界一级强权军力的责任,几乎是太重的责任。
当然假如张学良没有率兵入关,协助国民政府完成统一中国,也许他就不得
不直接面对东北局势,而有较佳的反制布局了。

9.5  外交交涉需要有抵抗实力为后盾

  另外一个历史的疑问是,假如当时的国民政府,不顾民意的反日情绪压
力,坚持直接与日本政府交涉,是否也能挽回东北的沦陷?当事变爆发之时
的日本政府,的确是“不同意”关东军无理的占领中国东北,日本的军部也
想约束关东军犯上的军事行动,也许国民政府直接与日本政府交涉,在东北
的一些利益上,对日本让步,似乎是可以增加日本政府牵制关东军行动的筹
码,使得中国东北不至于沦陷。

  这在蒋介石后来的重要文献《敌乎?友乎?》当中,于某种程度上承认

第84页
了过失,认为当时的国民政府,应该抗拒民气反弹的压力,勇于承担决策责

任,而与日本政府进行直接交涉,让日本政府的温和派有力量压抑关东军,
或许能够挽回东北之失地。由于当时国民政府的外交行动完全是诉之国联,
使得当时的日本外相币原与后来的首相犬养毅,无法以外交来解决九一八事
变的历史危机。

  但是就事实的发展而言,恐怕中日双方直接的交涉策略,其成功的机率
仍然等于零,一方面是南京的国民政府根本无法抵挡国内激动民意的压力,
以及各种不同政治与军事集团的挑战,这些政治压力的主张是,日本不撤
军,国民政府就不能与日本进行交涉(事实上后来的粤派国民政府,是企图
与日本政府进行直接交涉,但是还是失败)。

  同时,日本政府也无法与国民政府达成任何协议,而压迫关东军退出所
占领的土地,根本的原因是,关东军在获得大胜之后,日皇、军部与民意,
都已经转向支持获得大胜的关东军,造成日本政府的运作危机。老实说,当
时日本政府比南京国民政府还要岌岌可危。除非是关东军在东北遭到军事占
领的严重困难(有如一二八事变的日军久战无功),或是关东军遭到重大的
伤亡损失,造成日本民意的逆转,日本政府还可能有机会出面与国民政府达
成协议,而这个可能性的前题是,国民政府与东北军,都有抵抗的准备与反
击,以及苏联摆出强硬的军事姿态,才能奏效。而只是单纯的外交直接交
涉,是不可能改变关东军侵略中国东北的事实。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以及后续的处理方式,都超过当时日本与中国政府
的预估与控制,日本政府无法控制军部,军部无法控制关东军,关东军无法
控制少壮派军官。中国政府与东北军,则是混淆了不抵抗政策的范围,在不
抵抗、就地抵抗与全面战争之间,无法妥当的拿捏,因此当关东军发起军事
行动时,没有完整的军事反击与外交准备。这对于当时处在疲于奔命的蒋介
石,以及年少得志、却重则难当的张学良而言,也许都超过他们当时的能力
所及(我们可以充分了解这一点)。但是假如历史是一面镜子的话,我们是
在此强调,其实当弱国面对强权侵略的时候,并非完全不能采取有利于国家
的积极对策。

第85页
9.6  东北义勇军吹响了民族复兴的号角

  马占山率领的东北义勇军,不仅于江桥力挫伪军与关东军的兵锋,其自
发性的抗敌英勇行动,更是打响了中国民族主义复兴的发展心声 -- 虽然在
东北风起云涌的各种抗日作战,最后还是暂时的失败了,但是却已经显示出
中华民族的力量,开始复兴,不再像清朝末年那样,东北人民任由俄国与日

本军队的铁蹄,在这块白山黑水的富饶大地上予取予求。当然当时的中国,
还是无法以国家整体的力量来对抗敌人的侵略,但是人民却开始自动自发的
进行浴血抗战,广大的中国人民则是自动地捐输与参军,展现出改变中国历
史分裂与衰亡的新动力。这些发展开始影响到中国各个阶层,甚至使得中国
内部割据的派系力量,能在六年之后,克服一切的困难,而凝成一致抗日的
共识。

  接着在一二八事变上,十九路军的自动抗敌、中央军立刻跟进支援,是
可以发现国民政府反应的进步。在上海进行局部的浴血抗敌,是当时能够进
行的最佳策略,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一致的抗日共识与力量,与日本正式全
面作战。若率然与日本宣战,只有亡国一途。但是绝对也不能再采取不抵抗
主义,任由日本的毫无道理的侵略中国,这不仅会导致民心士气的土崩瓦
解,更得不到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援。所以在一二八事变中,十九路军的英
勇抗日表现,当然永远值得中国人纪念与尊重。但是后来十九路军,却不幸
陷入一种“现在就跟日本拼了”的情结之中,而从此长远的影响到中国的政
治与民意 -- 许多人不但不了解当时蒋介石回避立刻决战、全力建军备战的

努力,反把近乎十恶不赦的“亲日”、“汉奸”等标签贴在蒋的身上。所幸
蒋介石仍然能够把持得住中国必须进行全面准备抗战的大政方针,他实在
是比同一时期日本的军政领袖,控制不住关东军的冒进(反而被牵着鼻子
走),更为高明的多。

9.7  苏联幕后的谋略与野心

  九一八事变的发展,之所以最终会任由关东军支配中日历史冲突发展的
方向,另外有一个不可低估的原因,就是苏联的保持低调,放任关东军在中
国东北进行占领的军事行动(这是我们已经再三强调的重点)。因为当时的

第86页
中国与日本政府都认为,苏联绝对不会坐视日本危及到苏联在中国“北满”
的利益,与在西伯利亚东部的战略安全(一九〇四年的日俄战争,就是为此
原因爆发)。但是史达林却有更为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他宁可暂时的牺牲
苏联在北满的利益给日本,而鼓励日本放手侵略中国,使得中日爆发历史决
战,这样必然是造成中日之间的两败俱伤,苏联就可以两面捡便宜,一方面
可以大举侵略残破的中国西北与东北,一方面可以乘日本战力疲惫空虚之际
给日军一次痛击,好报俄国曾败在日本手下的历史性耻辱。

  苏联意外的不干预,造成日军参谋本部的威信大失,关东军成功的以下
凌上,使日本政府失去控制军方威信的能耐,也造成中国政府不抵抗主义的
惨败。假如当时苏联摆出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军事行动,已经严重的威胁到
苏联在远东的利益,为此苏联甚至可能不惜一战(日本参谋本部就是为了担
心关东军进攻北满,而引起苏联的军事干预,因此才动用临参命不准关东军
进攻黑龙江的)。

  事实上,只要苏联摆出干预的姿态,那么关东军就不可能控制中国整个
的东北,最多只能拿下南半部的东北,那么关东军在面对中国在东北不断的
反抗之下,最后可能只有接受日本政府的出面交涉,由中国政府以东北的某
些利益给日本,以交换关东军放弃对中国东北的全面占领,因为当时关东军
的兵力不足,日本政府更是没有进行战争的准备与能力。

9.8  九一八事变的内涵与影响

  总之,从大历史全程的角度而言,九一八事变是造成日本走向危亡,以
及中国进入复兴的一个历史分水岭,关东军的抗命“成功”,使得日本军阀
终于开始主导了日本的命运;而中国人民却因此觉醒,导致各种分崩离析力
量的开始整合,最后形成一种不屈不挠的抗战意志,从此走上对抗日本强权
侵略的道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处于十八世纪形态、全方位落后的弱国,却
要对抗日本这个二十世纪的先进强国 -- 但中国却以决不屈服、义无反顾的
民族气概,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与全人类的自由与民主,并作出了最大与最
早的牺牲和奋斗,与最不朽的历史贡献2,而这一切都从九一八事变开始! 
___________
2 中国可以在世界历史中昂首阔步,她为人类在二次世界大战的贡献是毫无疑问的。但问题
是所有中国人要先清楚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才行!

第87页
  日本举国上下,因为九一八事变所获得的意外大胜,而开始陷入了军国

主义新的狂热之中,日本的军部,更是有如鲨鱼闻到血腥一般进入失控状
态,这开始影响到日本政府的领导人,跟着少壮派军方的政策前进,不顾日
本人民真正的安危福祉,以及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孤立,把侵略中国的大陆政
策,不惜以战争的代价,开始逐一加以实现。

  日本是具有历史性自卑情结的民族,几千年来,它渴望着超越中国而成
为世界级的强权。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因为几场战争暂时胜利的刺激,而
发展为狂妄自大的集体偏激心态。日本人民一向崇拜强者,关东军在九一八
事变的顺利成功后,就成为日本人民崇拜的对象,最后造成关东军竟有力量
支配到日本政府、军部、甚至日皇,去跟随他们大胆地扩张与侵略,最终不
能自拔的酿成历史的大祸。

  整个历史的悲剧是,中国方面越是委曲求全、百般迁就,国际社会越是
采取绥靖主义,日本侵略的凶焰就越发不可收拾。日本就这样贪得无厌的步
步进逼,直到迫使中国最终在忍无可忍的状况下,挺身与日本进行一场强弱
悬殊的自卫抗战。中国唯一的力量,是来自民族主义的意志,不畏失败与牺
牲,一直坚持抗战到底,最后终于赢得了胜利!


www.ccina.com

中国失土收复论坛

郑浪平 《不朽的光荣 - 第二次中日战争史》

www.npla.org/glory